你是 INTP 嗎?
總是對市場邏輯與交易機制充滿好奇,喜歡研究,但不喜歡跟人閒聊、社交?
如果你是一位 偏好分析與理解勝於推銷與表達的營業員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設計的。
INTP 是最典型的「思考型創造者」——你擅長拆解問題、挖掘底層邏輯,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。
但當這樣的你進入需要大量人際互動與成交的職場時,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:
「我很會講道理,但不知道怎麼把自己推銷出去。」
別擔心,這不是性格上的缺陷,而是你需要找到一套適合你的輸出模式與轉換方法。
INTP 營業員的典型特徵
- 擅長觀察與分析,喜歡研究操作邏輯、交易策略
- 對「制度化業務流程」感到排斥,討厭背話術或用制式表單問客戶
- 對社交有耐心但不熱衷,與其聊天,不如寫文章
- 思緒多、點子多,但缺乏組織與執行規律性
這樣的 INTP 並不適合做大規模社群互動或天天發限時動態,而是應該把重心放在「產出能證明你專業的內容資產」。
適合 INTP 的行銷與內容風格
1. 筆記式內容:教學與邏輯解構為主軸
你可以從「我怎麼看這件事」為起點,製作筆記型文章,例如:
- 當沖判斷流程圖
- 交易心態的常見誤區
- 市場邏輯錯誤範例解析
- 技術分析的底層原理
這種內容不一定要有很多感性語言,但要有「條理清晰+解釋深入」,這樣就會吸引和你一樣理性派的潛在客戶。
2. 問題導向的 FAQ 文+精緻懶人包
你可以主動去整理客戶常問的問題,把它們變成一篇 FAQ 式文章,像是:
- 客戶常問:「期貨到底怎麼賺?」
- 你回答:「其實先分三種策略邏輯:價差、動能、日內波動…」
然後再搭配你自己設計的圖表或懶人包(可以簡單到用表格就好),讓你的分析更具信服力。
3. 中長期 SEO 策略+固定內容排程
INTP 通常靈感多、執行力低,所以比起每天發內容,更適合「設計內容模組」,然後每週固定排一篇內容上線。
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內容排程:
- 每週一:觀點文
- 每週三:解構文(針對一個技術分析概念)
- 每週五:FAQ / 小提醒
這樣你會有結構,但又不被系統綁死,對 INTP 來說是比較舒服的節奏。
INTP 在營業上容易遇到的挑戰
1. 說太多「觀念」,但沒有引導行動
你可能寫了一篇深度分析的文章,但忘了加一句 CTA(例如:加我 LINE、下載這份 PDF、留言交流),結果流量有了,轉換卻沒有。
建議:在每篇內容結尾加一句:
「如果你也在思考這類問題,我整理了一份思路圖,有興趣的可以加我 LINE 索取。」
這樣不會讓人覺得你在推銷,但會自然引導讀者採取下一步。
2. 太多想法,但沒有產出
你會一直想:「這個概念我還沒整理好,不急著寫…」
久而久之,網站空空的,想法全在腦裡。
建議:與其等完美,不如先寫簡短初版,後續再慢慢補強。
你可以允許自己先寫 500 字,再演化成 1500 字的深度教學。
INTP 專屬經營架構建議
區塊 | 建議內容設計 |
---|---|
部落格文章 | 解構型教學文、FAQ、觀點深論文 |
關於我 | 分享你對期貨的理解邏輯與服務方式說明 |
加值內容 | PDF 筆記、流程圖、工具包 |
LINE 對話流程 | 模組化問答,簡潔、理性、附參考資料 |
你不是要成為業務高手,而是內容導向的邏輯型顧問
對 INTP 來說,成交不是靠話術,而是靠「讓對方認為你是值得信賴的思考夥伴」。
你的武器不是笑容,而是觀點。不是情緒,而是結構。
你只需要把這些「腦中的結構」外化成內容,就會吸引對的人主動來找你。
相關文章:
更多資訊
身為期貨營業員的你,想要架設屬於自己的網站嗎?
在我這裡,按個按鈕就能開站!另外再送你線上行銷教學!
不過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疑問想知道吧
我把常見的問題都寫在這了,快去看看吧:營業員架站常見Q&A